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文化大全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处介绍 背后有什么典故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处介绍 背后有什么典故

时间:2020-03-27 15:35:16来源:本站整理作者:好玩的国学阅读:

最近,“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句诗在网上火了,很多小伙伴都在问其出处。其实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大家在上学的时候,应该都有学过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出塞》, 全诗所表达的情感令人印象深刻,每读一遍就能感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那“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首诗的背后,又有哪些典故呢?下面就一起了解看看吧。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处介绍 背后有什么典故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王昌龄有“七绝圣手”之誉,开元间进士,数次任官,多次被贬。《送柴侍御》是王昌龄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县)期间所写,当时友人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临行前,王昌龄以这首诗为他送行。

全诗的意思是:沅江水路通达,连接着龙标与武冈,送你远行也便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两地青山同承云雨,一轮明月之下,我们又何曾身处两地?

在边塞诗上,王昌龄比高适、岑参更早漫游边塞,更真切体验边塞戍卒的勇敢与悲凉,他的“秦时明月汉时关”,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以其普世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感,超越了高岑一派;

在送别诗上,王昌龄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比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含蓄更有豁达而坚定的力量;

王昌龄的闺怨诗深情委婉含蓄蕴藉, 将深情和悲伤蕴藏于清丽的语句和意象之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后来者王建、元稹等擅写闺怨的大师,也自叹弗如。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处介绍 背后有什么典故

王昌龄是盛唐的七绝圣手,是开元天宝年间的“开天圣手”,是诗歌界的孔子,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美誉。

也许,一个天才卓绝的人,注定要承受无边的苦难。

在诗歌界,王昌龄做到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在仕途上,当道者把持的舆论场,却让王昌龄无路可走!

王昌龄是仕途最坎坷、品行备受争议的诗人。他为官三十年,二十年中沉沦下僚厕身县尉之职,三次被贬;他被人说成“不护细行,谤议沸腾”,但没有人能拿出实锤,没有根据的污谤,却坐实为被贬的理由。

王昌龄生于贫贱之家,小时候一边劳作一边读书,他深受儒家平治天下理念的影响,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与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样,他坚信“天生贤才,必有圣代之用”,他相信贫贱只是起点,而平治天下才是他理想的终点。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处介绍 背后有什么典故

他年少时隐居嵩山学道;成年后策马边疆体验铁马秋风的边塞生活;他投书干谒,面见著名宰相张九龄,陈说渴望提携的心情;他广泛交友广闻博识,他的朋友圈就是京城诗坛大咖圈,几乎所有诗坛大咖都是他的知音与至交。

一个拥有无数出色朋友的人,无疑也是出色的,品行也根本无需怀疑。

面对铺天盖地的非议,王昌龄采取了超越无视的态度。最初他也有过反思,他说“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侠肝义胆不平则鸣,耿直的性格让他得罪了众多权贵;“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不为世俗所限大大咧咧的做派又让所谓贤哲心有不平,所以自己才不断被人说成是品行有亏从而一贬再贬!

在龙标,与他一起被贬的朋友要先回去了,他高兴地为他写下千古送别的名篇,《送柴侍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处介绍 背后有什么典故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青山同承云雨润泽,明月普照大地,虽然分离却好似同在一地,又何必唱起伤感的离歌呢?王昌龄自己归期无望,却安慰朋友离别的愁肠,豁达放旷,从而让这首诗千古流芳。

大约在王昌龄六十岁的时候,在安史之乱中唐帝国发生了政权更替,李隆基黯然神伤做了太上皇,唐肃宗堂而皇之做了皇帝,天下大赦,王昌龄终于迎来了北归的消息。但命运弄人,王昌龄在路过亳州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原因不详,但这应该与王昌龄性格孤高耿直不愿妥协的性格有关,也许王昌龄是死于一场谋杀!

孔子说,士志于道,知道任重道远,所以“不可以不弘毅”,即使全世界都辜负了你,你也不能辜负全世界。

王昌龄一生,完美地践行了儒道合一的人生价值观。

文/好玩的国学

标签:王昌龄 送柴侍御 上一篇:清明这首古诗的诗意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传统节日古诗大全 赏析十二个传统节日的诗词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抢占沙发抢占沙发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吾爱诗经网立场。

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业界动态 / 本周热文 / 你言我语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历史图库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