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趣闻 > 趣闻趣事 > 汉武帝掌权时为什么要换那么多宰相?

汉武帝掌权时为什么要换那么多宰相?

时间:2018-06-27 14:47:01来源:网络作者:网络阅读:

汉武帝被很多人公认是汉朝最伟大的皇帝,不过汉武帝有英明的一面也有非常严格的一面。汉武帝在位的时候一共换了13个宰相,这也数字也是相当恐怖了,而且其中很少有宰相能够善终,大部分都是中间出了点什么状况。其实宰相的职位就相当于是现在的行政官,算是非常重要了。可见汉武帝有多么看重这个落实的职位。毕竟下达了政策,如果大家都做不到的话就等于是白弄了。

汉武帝掌权时为什么要换那么多宰相?

汉武帝刘彻,中国封建社会首屈一指的帝王,常和秦始皇联系在一起。他雄才大略,独步天下;文治武功,登峰造极。对内,他加强中央集权,铁腕治国;统一地方财政,充盈国库;独尊儒术,统一意识形态。对外,他厉兵秣马,御敌于国门之外,让北方游牧民族臣服于脚下。通过他的励精图治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他将西汉帝国的繁荣推向前所未有的顶峰。

汉武帝之所以能有如此丰功伟业,得益于他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他一共用了13个宰相,按使用的先后顺序分别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这13位宰相中,大多不得善终。

被汉武帝免职的有——

卫绾和许昌,他们是“无为政治”的坚定支持者,因实在没有什么作为,没干几年就被免职了。

汉武帝掌权时为什么要换那么多宰相?

田蚡,因受赵绾、王臧的牵连被免职。

薛泽,纯属无能被免职。

被汉武帝处死的有——

窦婴,因救灌夫,被汉武帝以“伪造诏书”被处死。

刘屈氂,因牵连太子刘据的巫蛊案,被腰斩于市,死得最惨。

公孙贺,被儿子牵连,惨遭灭族。

自杀的有——

李蔡、庄青翟,赵周。

善终的有——

石庆,在位九年,但碌碌无为,中途曾辞职,汉武帝不许,后死于任上。

田千秋,在位时间较长,共12年,汉武帝去世后,曾辅佐幼主刘弗陵,善终。

最后,我们来说说公孙弘,他也是为数不多的,在相位最后得善终的人。而且被誉为“政坛常青树”,这是为什么呢?

汉武帝掌权时为什么要换那么多宰相?

其一,他善于韬光养晦。

两个例证。

一是在他60岁时,因汉武帝招选贤人,被强行征召入朝,封博士。(这里科普一下,西汉时期的博士有别于现今的学位博士,它泛指学者,是通古知今的人),后出使西域,回来复命时,故意歪曲事实,不依照真实情况上奏。因此,汉武帝对他的报告很不满意,于是公孙弘以年事已高,身体有恙为由,回家养病去了。

二是在汉武帝又一次召集天下文学时,公孙弘被官员再次举荐。于是他勉强东拼西凑敷衍了一篇文章,结果不出所料,排名倒数第一。但奇怪的是,当所有的文章递到汉武帝手中时,他竟然被皇帝钦点为头名。就这样,在几年后,公孙弘被提拔为宰相。

其二,他为人低调,不招摇,不轻易树敌。

公孙弘为人极其低调。即使他后来位列三公,生活也极其简朴。吃的是粗茶淡饭,从不超过三个菜。甚至盖的被子也是破烂不堪,多次缝补。而且,公孙弘与同事关系和睦,从不当面争辩,也从不亲自向皇上打小报告,工作中是个好好先生,深受同僚喜爱。

汉武帝掌权时为什么要换那么多宰相?

其三,他懂进退,从不僭越。

当汉武帝征求公孙弘对朝政的意见时,他总是只陈述事实及利害关系,不轻易拿主意,让皇上圣裁。这一特点,深受强势的汉武帝喜欢,凡事都和公孙弘商量。(从这一点,或许大家就明白为什么公孙弘的文章写得很差,但汉武帝把他钦点为第一名的原因了)

其四,他深谙儒家之道。

公孙弘和董仲舒是汉武帝时期的儒学大师,两人对儒术的推崇高度契合汉武帝的思想。公孙弘精通儒法两家思想,在汉武帝 “独尊儒术”的推行和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约也就是这些原因,公孙弘虽然略显平庸,却反而能得善终。

标签:汉武帝宰相 上一篇:曹操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谁? 下一篇:中国最早的照片拍的又是什么?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抢占沙发抢占沙发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吾爱诗经网立场。

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业界动态 / 本周热文 / 你言我语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历史图库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