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昏君不知道大家心里面是怎么排的,如果让小编自己来排的话,那不好意思真的不好排了,小编想都想不出到底谁更加昏,赵构?还是朱由检?其实中国历史上昏君那么多,肯定不止这两个啊,所以这个中国历史上十大昏君到底分别是谁?下面小编给大家看一个比较简单的,比较公认的版本,大家可以一起来欣赏看看!
说起中国远古时候的三皇五帝,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自夏启首创世袭制之后,历经了八十三个王国,共有五百五十九个皇帝。但是如果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昏君,恐怕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非夏桀和商纣莫属。其实不然,夏桀和商纣充其量是个暴君,还算不上昏君。如果严格算起来,中国最著名的十大昏君主要有周幽王姬宫湦、汉废帝刘贺、汉灵帝刘宏、北齐武成帝高湛、梁武帝萧衍、宋微宗赵佶、宋高宗赵构、明神宗朱翊钧、明世宗朱厚熜、明思宗朱由检。
首先,就要说一下幽王的出身,他是西周的第十二代帝王,也是西周的亡国之君。他的父亲是宣王,宣王执政初期曾造就了宣王中兴,但是由于后期征战屡战屡败,加上执政无道,到了宣王后期,西周的国力衰微,已不复盛世之景。幽王的生母姜后是出身齐国,是个贤良淑德之人。曾经因宣王沉迷后宫,日日早睡晚起,渐疏于朝政而脱簪请罪,认为是自己的罪过让天子沉迷美色,以此觐见使宣王归心。
幽王是姜后怀胎不足月所生,当时有大臣说“若这个孩子生下来有所缺陷,那么周朝没有问题,如果这个孩子生下来身体无恙,那么周就危亡了。”宣王听后,想要将姬宫湦杀死,幸得仲山甫劝说,以为宣王年纪已大,如果将男婴杀害,同国家灭亡也没有区别了,再说如果周朝灭亡,那是上天的旨意啊。宣王以为这话有理,于是留下了姬宫湦,并且在其稍长后立为太子。但是宣王恐怕也没有想到,这个预言真的成真了,他走后十一年,西周就在姬宫湦的手上灭亡了。然后,说一下幽王在位期间内患问题。其一,是幽王继位第二年,就发生大旱。西周,农作物品种单一,种植方式也简陋,所以天灾甚于人祸。但是当时因为大旱人们饥不饱腹的情况下,幽王还任用虢石父,虢石父这人自私自利,剥夺民脂民膏,除了会谄媚以外,没有什么优点。本来人们就吃不饱肚子了,还有奸臣盘剥,可谓是天怒人怨了。其二自然就是宠爱褒姒了,而且还为了她休发妻,贬太子,乃至于烽火戏诸侯。褒姒,出身褒国。幽王时期,有大臣查阅典籍,中有记载夏朝曾有两条神龙,停留在王庭,自称是褒国国君。巫师占卜,杀死或者赶走它们都是凶兆,只有收集龙涎保存下来才是最佳。于是夏王照办,一直到周历王,也就是幽王的祖父的时候,才被打开。打开后,唾液留在地上无法清除,于是下令用巫术去除。找来女人向它呼喊,于是龙涎飞走,附在一个女童身上,这就是褒姒。
而褒姒是怎样进宫的呢,幽王继位后发生大灾,却不思进取,还任用奸臣盘剥人民,于是有忠臣觐见,这个人就是褒珦。但是幽王不仅不听,还把他圈禁起来。为了救出褒珦,褒国族人进献美人向幽王赔罪,这个人就是褒姒。褒姒是一个冷美人,不爱笑,但是美艳动人,偶尔一笑让幽王牵肠挂肚。当时,为了防御外敌,在都城附近修建了二十多座烽火台,当士兵发现敌人的时候,就点燃烽火报警。为了讨好美人,幽王下令点燃烽火,诸侯看见后就要来救援。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周朝实行分封制,王室分封诸侯,诸侯有义务保卫王室,当烽火台点燃,诸侯看见就要过来守卫,不然就是不义。
但是,当诸侯千里迢迢领兵带将的过来,结果却发现周天子只是为了讨好美人。因为诸侯来去匆匆的模样十分可笑,让褒姒这个冷美人一笑。更重要的是周幽王发现这招还挺有用,于是就隔三差五来一回,诸侯一开始是大批大批的过来,后来就变成了三两只过来应应景了。狼来了的故事大家也都听说过,所以当犬戎真的来袭以后,烽火根本不顶用了,王城就轻易被攻破,幽王被杀,西周由此灭亡。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不保,象征意义居多,开始了诸侯争霸。
小编认为,西周的灭亡,确实是幽王不修德政的原因。周朝历来尚武,穆天子曾率大军争昆仑,灭九夷。但是到了幽王时期,国土不断收缩,犬戎来袭,竟然败多胜少。再加上,政治混乱,君主压迫下民不聊生,自然也养不起精兵了。而为王者,贪图美色,烽火戏诸侯这样的事情都能干不来,西周灭亡可见,这就可以看出执政者对国家多么重要了。
历史上的海昏侯其实是汉代的一个爵位,而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发掘的这座陵墓正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墓葬群。之所以说第一代,是因为这个爵位在汉代一定承袭了四代,考古工作者用了五年的时间,最终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刘贺的父亲是汉武帝及其宠妃李夫人的儿子,世袭昌邑王的爵位。但是刘贺的叔叔刘弗陵去世之后没有子嗣,皇位的继承人成了问题,于是当时在朝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霍光选定了刘贺作为下一任皇帝!
从一个小小的侯爵变成一朝天子,刘贺非常激动,得到这个消息后,连夜带着家眷和行李从封地出发,到了长安,接受了皇位,成为了皇帝。但是,刘贺却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材料,他在出发之前,身边曾经有人提醒他,霍光在朝中的地位非常高,到了长安一定要学会韬光养晦,暗中积攒实力。刘贺满口答应,但是到了长安就把这些全都抛之脑后,整日在后宫之中,贪图享乐,对于国家大事也一窍不通。
刘贺即位之后,就开始大力提拔自己身边的人,有大臣劝谏他不应该一味的重用自己人,而是应该多亲近先帝留下的大臣和子孙后代,刘贺对这样的建议依旧充耳不闻。刘贺的这种行为最终还是引起了霍光等人的忌惮,况且刘贺还一点明君的样子也没有,整日只跟自己身边带来的人饮酒作乐,荒淫无度。于是,霍光就跟当时的太后还有一众大臣商量,短短27天之后,刘贺就被霍光从帝位上拉了下来,软禁在封地昌邑。
刘贺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被大臣废掉的皇帝,而且在废掉刘贺的时候,霍光竟然陈列除了刘贺在当皇帝期间内所作的1000多件荒唐事。刘贺那时在位不过27天,如果真有1000多件荒唐事,每天平均要做30件左右的事情,这从数学上来看,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的。所以,很多人也都认为这些罪名也只是霍光为了废掉刘贺而列的托词罢了。刘贺即便不适合当皇帝,平庸无能,但是这么多的罪名加身却过分了!
刘贺被废之后,原本的封地已经撤销,为了安置他,在江西一代又重新给他划了一片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当时的海昏,刘贺也因此被称为海昏侯。刘贺被废之后,深受打击,很长时间都无法振作。当地的官员报告了刘贺的情况之后,当时的汉宣帝觉得没有杀他的必要,于是刘贺就安稳的在这里当海昏侯。但是几年之后,刘贺不甘现状,开始暗中跟一些势力来往,皇帝知道之后,削除了他四分之三的食邑,这让刘贺非常愤懑,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
汉灵帝刘宏是古代有名的昏君,他把太监认作父母,贩卖官职以供自己享乐,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指的就是汉桓帝和汉灵帝。
面对诸葛亮如此低的评价,我们不禁怀疑起来,如此昏庸无道的汉灵帝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关于汉灵帝有哪些轶事典故呢?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汉桓帝刘志去世以后,皇后窦妙临朝称制,窦妙和父亲窦武等人商议下一任皇帝的人选,河间孝王刘开的曾孙刘宏就这样被内定为皇帝。窦妙派人到河间国迎接刘宏来京城继位,刘宏继位后,史称汉灵帝,此时刘宏11岁。
刘宏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和他的为人品行没多大关系,他年纪小,好掌控,恐怕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吧!
由于窦妙所属的窦武势力联合太傅陈蕃密谋除掉宦官集团,事情败露后,遭受到宦官集团的猛烈攻击,汉灵帝也是其中的推手,毕竟他不喜欢窦妙势力总是管着他,他更喜欢令他放松的宦官。
刘宏成年后,立了2位皇后,第一位是宋氏,第二位是何氏。宋氏被诬陷巫蛊诅咒皇帝被废,死于暴室。比起宋氏,何氏显然要幸运得多,在这位喜怒无常的帝王面前,她极为受宠,她的家人也因此封王拜侯,荣极一时。
刘宏在位时期不怎么管理国家政事,他更愿意挖空心思寻找乐子,而处理国家政事的权力则被刘宏亲手送到了一群宦官手里。宦官们为了讨好刘宏,不停的给刘宏找好玩的东西。刘宏深居内宫,从来没有见到过驴子这种动物,某天,一个小黄门郎牵了四头驴子进宫,刘宏一看,喜欢得不行,把这四头驴子当做心肝宝贝一样疼爱,每天都要驴子拉着他在皇宫到处遛弯。一开始,驾车的是侍从,后来刘宏索性自己驾车,兴致更浓了。就因为刘宏的这个新爱好,驴子的行情水涨船高,价格翻了几番,京城许多官僚士大夫纷纷效仿刘宏亲自驾驴车,这也能成为时尚?
京城到处是驴车,尘土飞扬,刘宏很快就对驴车失去了兴趣。宦官们又想出了一个新奇的玩法,他们给中华田园犬穿上了朝服,戴上了进贤冠,牵着它去上朝,汉灵帝看到了,拍掌大笑,“好一个狗官!”站在下面的官员顿觉侮辱,但是都不敢说话。这放在现代,不就是只宠物狗吗?想出这个办法的宦官不会是穿越人士吧!
有时候,刘宏会在后宫搭建民间那样的集市,还让宫女嫔妃们装扮成各种角色的人,有的是商人,有的是顾客,有的是买菜的,有的是杀猪的等等,他自己也会加入,演得跟真的一样。他拿出来卖的东西都是皇宫里的珍宝,在他眼里却一文不值,都被宫女嫔妃偷窃了去。
可能刘宏心虚得厉害,有一次他梦到了汉桓帝,汉桓帝对他发怒,问他为什么杀掉无辜的皇后宋氏。醒来以后,刘宏害怕极了,把这个梦告诉了羽林左监许永,还问许永有什么不祥之兆?许永给刘宏举了一个晋景公的例子,说晋景公杀了赵氏全族,他们的祖先化作鬼神来找他讨债来了,如今刘宏应该想一想怎么为宋皇后平反。刘宏没有听取许永的意见,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刘宏相当于是被一群宦官养大的,宦官大多心理扭曲,又常年侵染深宫的尔虞我诈,所以刘宏会长歪也不意外。
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不稳,天下割据四分五裂,朝代更迭极度频繁。故而导致人性的扭曲,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一位北齐的荒唐君主,他是武成帝高湛,一起来看看吧。
高湛,高欢第九子,生于公元537后,公元568年病死。他是孝昭帝高寅的同母弟。文宣帝高洋在位时,高湛被封为长广王,拜尚书令;废帝高殷时,封太尉、大司马、并省禄尚书事。孝昭帝高寅夺位时,曾答应即位后立高湛为皇太弟,将来接替他的皇位,可是高寅即位后,却立自己的儿子高百年为太子,没立高湛为皇太弟。对此,高湛心中愤愤不平。高寅死时在晋阳,高湛守邺城,接到让他当皇帝的诏书,不敢相信,因为高寅的儿子早立为太子,故自己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当上皇帝。他派人去晋阳以证虚实。证实后,他狂喜不已,立即赶往晋阳,于561年11月11日在南宫即位,是为武成帝。
武成帝高湛即位后次年(562年)1月回到京都邺城,举宴招待群臣。他喝的东倒西歪,被人扶进后宫。众嫔妃听说皇上驾临,争先恐后出来迎接。高湛也是酒色之徒,见到这些后宫佳丽,早已魂魄荡漾,便狞笑道:“此处勿讲家常人礼,尽可脱略形迹,秀的迂拘。”说着,便左拥右抱,丑态毕露。他在醉眼朦胧中,忽见上座有一佳人,甚为稳重;虽然看上去年龄稍大一些,但其雪肌桃面,卓越风姿;再仔细一看;却是皇嫂李皇后(文宣帝高洋的皇后)虽然为其美貌魂荡魂驰,但毕竟是皇嫂,又在众面,高湛只好按捺住情欲。过了一日,高湛不住对皇嫂的垂涎,便在黄昏,自己悄悄来到皇嫂的寝宫。文宣皇后一见,知其来意,甚为害怕,说道:“陛下身为天子,难道就不顾欺兄盗嫂之名麽?”高湛道:“你若不从,我便杀死你儿子!”说着,竟仗年轻有力,上前将皇嫂抱入寝帐。皇嫂李皇后只有屈从。
高湛这边威逼皇嫂成奸,那边却丢了胡皇后。
胡皇后,原为安定人胡延之女,被选为长广王妃。胡妃虽然容貌一般,但及得高湛的欢心,高湛即位后,将其立为皇后。武成帝那边由于对皇嫂的分心,便冷落了胡皇后。这胡皇后耐不住寂寞,只好猎取新欢。给事和士开,生的俊俏,平时在高湛身边,常侍左右,与胡皇后也很亲密,但由于过去高湛和胡皇后甚为相爱,和士开便无机可乘。今高湛常去盗嫂,胡皇后将和士开引入宫内,贿通宫女,只有高湛不知。日久,高湛对胡皇后的所作所为,也有耳闻,但怕胡皇后责他盗嫂,故也装作不知,胡皇后经常在高湛面前夸赞和士开,高湛明白其意,故升和士开为黄门侍郎。
日后,胡皇后生下一子叫高纬,被立为太子。同时李皇后也生下一女。这个李皇后生下的一定是高湛的女儿,可胡皇后生下的太子就不知道是不是高湛的了。
1)、潜龙在渊:
萧衍是名门兰陵萧氏的后人,萧氏建立南齐王朝后,作为远支宗室的萧衍,既是博学多才的一时名士,又是军政全能的国家重臣。他和沈约、任昉、谢朓、范云等当时著名文人彼此诗歌会友,被称为“竟陵八友”。
同时萧衍又担任雍州刺史的要职,坐镇襄阳,守护国家北境,曾在贤首山之战,一举击退敌国北魏号称三十万的大军。
南齐明帝死后,少帝萧宝卷(东昏侯)即位,治国无方,滥杀群臣,京都动荡,人人自危,萧衍趁机于襄阳起兵,率领上千甲士誓师东征,一路上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击败各方敌军,仅用一年时间就攻下建康,执掌朝政,平定了紊乱的局势,于公元502年,取代南齐,建立了南梁王朝。
2)、至尊天子:
登上皇位后,萧衍夙夜不息,勤理政务,即使寒冬腊月也坚持五更起床,批阅奏章时,哪怕右手冻裂生疮亦不停笔。他待人谦恭宽和,即使是小吏面圣,也礼遇之如同接待贵宾。
同时施政宽容,每次断决重罪要犯,必然落泪不忍,郁郁不乐。他更多次召见州县官吏,训诫他们要廉政爱民,对声誉良好的廉吏不吝擢升要职。
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选,又立国学,招五馆生,不限门第设立雅馆、士林馆等。
据《梁书》记载,梁武帝萧衍为了广泛纳谏,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觉得自己的才能未尽其用,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萧衍还下令颁行新历《大明历》,此历由著名学者祖冲之于50年前刘宋大明年间制定,相当精密,直到此时才得以颁布发行。
3)、猜忌君王
梁朝众多开国功臣,皆不得重用,帮助萧衍登上帝位的心腹谋士沈约,更屡遭谴责,愤懑而死。反而是萧氏王公宗亲纷纷主持各地军政要务,各大望族的高门名士也纷纷被授予高官显爵。
萧衍的六弟临川王萧宏,侄子临贺王萧正德,次子豫章王萧综等人,不但常年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更进而图谋逆乱,萧衍还是屡加宽赦,不予惩处。
后来,萧正德和萧综逃奔北魏,萧衍仍多次暗遣使者劝其返回。萧正德归国后,萧衍声泪俱下训斥一番,继续委以重任。萧综扬言自己并非萧衍之子,而是南齐废帝东昏侯的骨血,他病死敌国后,萧衍派人将其尸骨盗回,居然还以皇子身份礼葬。
4)、舍身同泰寺
对当时皇族亲贵、高门士族和贫寒百姓的尖锐社会矛盾,萧衍无力从根本上解决,而是一味倡导佛教,妄图从精神上麻醉广大民众去安于苦寒,以修来世。
他四次舍身佛寺,扬言要出家为僧,勒逼群臣耗资四亿钱给佛寺,将他“赎回”,更大兴土木作十二层高塔,建康城下竟有佛寺五百余所,外观穷极宏丽,资产更富裕丰沃。
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指的就是佛教在这一时期的盛况。——将大批人力财力浪费于求神拜佛,显然根本无助于缓和社会矛盾,而完全是饮鸩止渴。
5)、侯景之乱
侯景“少而不羁,见惮乡里。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狡猾多计,反覆难知”。后因在东魏斗争中失势而欲投靠西魏,西魏不肯收留他,他于是转而投靠南朝萧梁。
梁武帝不听众人劝阻,执意接受侯景来附,并授侯景大将军、封河南王,并都督河南诸军事。岂料侯景一到河南,便举兵反叛,四处宣告说南梁朝廷亲信小人,朝政昏聩,又广建寺庙,不问耕织,致使百姓民生凋敝、苦不堪言。
迅速召集了十万余众,一举攻破南梁都城建康(今南京)。梁武帝萧衍转眼间成为瓮中之鳖,被侯景囚禁于台城净居殿,不许与人接近。
6)、台城身亡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6月12日),萧衍躺在台城皇宫净居殿,嘴里发苦,索要蜂蜜不得,在发出了两声”嗬!嗬!(表示惊讶)”的声音后,便在饥渴交攻的惨况中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同年十一月,葬于修陵(今江苏丹阳市陵口)。谥号武帝,庙号高祖。
梁武帝萧衍,是史上著名的前明而后昏、晚节不保的君主。他在位的四十八年,是整个南朝数百年历史里,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文化最繁盛的时期,被称为“文物之盛,独美于兹”的“天监之治”。然而也正是他的统治末期,引狼入室,养寇贻患,造成给江南社会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的“侯景之乱”,不但让他自己身死国灭,更令南朝国力大损,元气大伤,此后被北方政权吞并,成为大势所趋的定局。
提起宋徽宗赵佶,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首先就是两个字——昏君。
他重用蔡金、童贯等奸臣,大建宫苑,从全国各地搜罗花石纲,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最终断送了北宋王朝。
但是,我能说宋徽宗并不是彻头彻尾的昏君吗?
人家也开明过好吗?
并不只有我这么认为,清代学者王夫之在《宋论》也说过: “徽宗之初政,粲然可观。”
1)、废毒库
皇宫是用毒最多的地方,里面常常设有“毒药库”。
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有这样的情节,大臣一不小心惹恼了皇帝,不久就有人送来毒酒,请大臣“体面”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宋会要》及南宋的陆游、王清明,却都记载了宋徽宗赵佶主动下诏废毒库的事,在他们眼中,这是英明之举。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徽宗巡视皇城,在拱宸门东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库房。
它与其他的库房互不相连,周围寸草不生,看上去有点诡异。
徽宗有些好奇,找来负责的官员询问。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这里是宋太祖设立的毒药库,两广、川蜀一带的官员,每三年进贡一次各地的剧毒药品,储备在这库房里,用来杀不轨之臣。
听了大臣的汇报后,宋徽宗亲笔写诏书:“此皆前代杀不庭之臣,藉使臣果有不赦之罪,当明正典刑,岂宜用此。”
大意是说,大臣犯法,若不是死罪,我没有必要拿毒药把他毒死。如果是死罪,朝廷可以公开审理、明正典刑,也没有必要用毒药把他偷偷摸摸地毒死。
于是,他做出了“罢其贡,废其库”的决定。
两广、川蜀一带的官员以后不必再上供,而库里现存的毒药全部运到城外空阔处烧掉,灰烬埋入地下,标记明白,别让人畜接近,“疾速措置施行”。
2)、驱珍禽
众所周知,徽宗善于画花鸟画。
在赵佶还在当端王的时候,就在王府里就养了很多奇异的鸟,他一边观察这些珍禽的生活习性,一面搞艺术创作。
当了皇帝后,赵佶也会时不时喂鸟、逗鸟玩。
有个叫江公望的大臣听说了这件事后前去上奏,“皇上,听说您宫里养了许多珍禽。如果这个事情传出去,让天下的臣民百姓知道皇上退朝之后的主要事情就是看鸟、养鸟、喂鸟、斗鸟,会觉得皇帝是玩物丧志,容易引发下面议论。”他提议,将这些鸟都放了。
徽宗考思来想去,觉得江公望说的有道理,便痛下决心将这些珍禽都赶出宫去。
有些鸟在宫中生活习惯了,不愿意走,徽宗就与太监一起亲自驱赶,一直赶得一只都不剩。
完成之后,徽宗不忘将结果告诉江公望:“所有珍禽异兽已纵放遣散,只一白鹇,因养之较久,依依不肯去,我以柱杖逐之才去。”
他命人将江公望姓名刻在杖头上,以记其谏。
3)、扯龙袍
“驱珍禽”一事发生后,大臣们劝谏的劲头就更高了。
右正言陈禾为了向宋徽宗提意见,甚至一不小心把皇帝的龙袍给撕了。
右正言这个官职的主要职责,就是给皇上提建议。当时陈禾作为右正言工作得不错,被徽宗赏识,升迁给事中一职。
升迁之后,给皇上提意见就不是自己分内之事了。陈禾赶紧趁着还未上任的机会,找到徽宗,把一堆治国建议向徽宗进言,一说就是好几个小时,眼看就到了晚饭时分。
此时,徽宗已经饥肠辘辘,但陈禾一点没有停止的意思。
徽宗几次起身,他几次劝阻。最后徽宗有些不高兴地下了逐客令说:“今天时间不早了,就谈到这儿吧。你有什么话,改日再议吧。”说完起身就走。
陈禾一下就急了,他一把抓住皇上的龙袍,没想到用的劲有点大,龙袍的袖子就给抓了下来。
在古代,扯了龙袍是十恶不赦的死罪,陈禾自己也吓了一跳。
哪知道徽宗并未大发雷霆,而是用埋怨的语气说:“正言且慢,碎朕衣矣!”
陈禾一看皇上没有动怒,随即回答说:“陛下不惜碎衣,臣又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徽宗大喜,勉励陈禾:“卿能如此,朕复何忧。”
他给陈禾赐坐,让他把想说的话都讲出来。
这件事传出去之后,朝野盛赞徽宗有古之明君风范。在大臣们眼中,大宋的又一个盛世就要到来。
4)、躲着大臣修宫殿
大臣张商英对徽宗建言称,虽然大宋国力雄厚,资源很多,但是该节俭的地方还是要节俭。
咱们现在的宫殿都很豪华了,所以不需要动土木的地方我们就不应当动了。
徽宗表示接受。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觉得有一个宫殿太破旧了,就想整修一下,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想进行一下装修。
那怎么办呢?他就对施工人员交代,说你们施工的时候注意一点,如果张商英路过,你们就停工,等着张大人路过之后再施工,不要让张大人察。
于是施工人员就这样躲着张商英,干一干,停一停,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这个宫殿给装修好了。
一个皇帝,想装修一座宫殿,还要躲着大臣,这种例子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可惜就可惜在,宋徽宗的这种开明的政治态度只是昙花一现。
登基3年后,他开始轻信奸臣、大兴土木建造宫室,最终被人们打上“昏君”的烙印。
认为不能完全否定宋高宗的人是这么想的:北宋时期,金兵攻陷汴京是突如其来的事,而宋徽宗与宋钦宗两位宋朝的皇帝被作为俘虏押送北上,而当赵构渡长江迁都南方时,身边的士兵仅仅只有一千多人,但是他能够通过各种办法快速调集士兵守卫住了淮河、长江地区,并且与此同时还建立了南宋,成为了南宋的开国皇帝,足以可见宋高宗赵构此人还是有能力的。更有人认为宋朝能够得以复兴,最大的功劳还是在于当时逃跑的赵构,如果不是他逃跑了,那么留在北方的他就会战死,之后也就不会有南宋这个时代。
在宋高宗是昏君吗这个问题上,还有人认为宋高宗虽然在对金问题上是典型的投降派首领,一味地与金国议和,但是他也曾经指挥过抗击金军入侵的宋朝军队,更何况在重新建立政权和国家后,仍旧沿用宋朝的国号和正溯,在内政上,宋高宗也曾经过努力解决了农民暴动、兵变等问题,稳定了国家的局势。
因此关于宋高宗是昏君吗这个问题,从他所处的环境来看,可以说不能完全将宋高宗否定为昏君,他只是个有功也有过,功过参半的皇帝。
宋高宗在他54岁的时候退位,让位于宋孝宗。做了皇帝的人总想着做更长时间,那么宋高宗为什么会退位呢?宋高宗在退位后还活了25年,那二十几年中吃喝玩乐都没漏下,所以,宋高宗退位并不是出于身体原因。有人认为他退位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做够了皇帝,还有一个就是退位后,如果遇到金军攻打的情况,可以更方便逃跑。
有人认为公元1161年发生的完颜亮打破约定南侵的事情推动了宋高宗作出退位决定。完颜亮当初打破约定的南侵对宋高宗造成的打击非常大,因为完颜亮打破的约定是宋金的第二次议和,而宋高宗为了达成那次宋金议和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为了与金国议和,宋高宗放弃了宋朝几乎就能收复大片土地,甚至消灭金国的大功,杀掉了爱国良将岳飞,消减了宋朝的军事力量,还造成了奸臣秦侩的专权,势力膨胀,最后几乎被他篡位。可以看出,宋高宗为了议和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最后却被完颜亮的南侵打破,受到的打击会有多大。
之后面对金国失利,内部兵变的情况,宋朝朝廷的官员将领们都主张出战金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但是宋高宗本人个性怯弱,对于这种情况没有了当皇帝的心思,于是就让位于他的养子。
在宋高忠看来,即使他退位了,依旧能享受先前的生活水平,即使碰到金国打过来,作为太上皇的他跑路也没有多大的约束。这就是宋高宗退位的原因。
中国古代皇帝大都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已经成为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事情,但是,对于一天连娶九个媳妇的风流皇帝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这个风流皇帝就是明朝的神宗皇帝朱翊钧。由于明神宗 年号万历,因此也称万历皇帝 。
明神宗 朱翊钧,明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时方六岁。隆庆六年,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前十年,大学士张居正辅助明神宗 处理朝政,社会经济发展较快,黎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十年后,张居正去世,明神宗 开始亲政,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后期因和文官集团的矛盾而罢朝三十年。公元1620年驾崩,传位皇太子朱常洛。死后葬于十三陵定陵。
明神宗 罢朝三十年,史学家称之为 “醉梦之期”,并说这段时期明神宗 “怠于临朝,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那么,明神宗 是什么时候从一个立志有为的皇帝变成一个荒废朝政的皇帝呢?又是什么事情让这位曾经雄心万丈的大明天子堕落得如此厉害呢?表面看起来,明神宗 荒于政事、不愿临朝的原因,先是因为宠幸郑贵妃,后是因为厌恶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但是,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明神宗 之身体虚弱,行动不便。当然,其身体虚弱的背后,无疑是酒色财气的过度。
万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了一篇奏章,其中批评明神宗 纵情于酒、色、财、气,并献“四箴”。对九五至尊皇帝的私生活这样干涉,使明神宗 非常恼怒。幸好首辅大学士申时行婉转开导,说皇帝如果要处置雒于仁,无疑是承认雒于仁的批评是确有其事,外面的臣民会信以为真的。最后,雒于仁被革职为民。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明神宗 曾召见申时行等人于毓德宫中,“自辨甚悉”。明神宗 对内阁大学士们说:“他说朕好酒,谁人不饮酒?……又说朕好色,偏宠贵妃郑氏。朕只因郑氏勤劳,朕每至一宫,她必相随。朝夕间她独小心侍奉,委的勤劳。……朕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财皆朕之财。…… 人孰无气,且如先生每也有僮仆家人,难道更不责治?”看来,明神宗 根本不承认雒于仁的批评。
其实,明朝晚期社会好酒成风。清初的学者张履祥记载了明朝晚期朝廷上下好酒之习:“朝廷不榷酒酤,民得自造。又无群饮之禁,至于今日,流滥已极。……饮者率数升,能者无量。……饮酒或终日夜。朝野上下,恒舞酣歌。”意思是说,明朝晚期对于酒不实行专卖制度,所以民间可以自己制造酒,又不禁止群饮,饮酒成风。喝酒少的能喝几升,多的无限量,日夜不止,朝野上下都是如此。明神宗 的好酒,不过是这种饮酒之风的体现罢了。明神宗 在十七岁的时候,曾经因为醉酒杖责冯保的义子,差点被慈圣太后废掉帝位。
至于说到好色,偏宠贵妃郑氏,这倒是明神宗 十分得意的一件风流事。说起来明神宗 虽然似乎不及他的先祖文治武功,但却一点使他的先祖望尘莫及。他在万历十年,即公元1582年的三月,就曾效仿他的祖父明世宗的做法,在民间大选嫔妃,一天就娶了“九嫔”,也就是一连娶了九个媳妇。这郑贵妃就是这“九嫔”之一。
当时主持后宫的王皇后容貌平常,又秉持着传统的“妇德”,明神宗 对她不感兴趣,却对聪慧机敏、风情万种的郑氏十分宠爱,平时一般都在她宫中留宿,后宫妃嫔无一人能及。万历十四年,即公元1586年,郑氏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明神宗 马上当即册封她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但这一晋封却引起了宫廷内外的纷纷议论。
原来,明神宗 在大婚之前,曾有一次到母亲李太后的宫中请安,忽然一时兴起,看上了太后身边一个王姓宫女,就和她凤倒鸾颠,春风一度。当时,明神宗 还是少年天子,不敢让母后知道,他大婚时候的所纳的“九嫔”中也没有这位王姓宫女。但是,这位王姓宫女不久便怀孕了,当李太后向明神宗 询问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还咬死口不肯承认,后来李太后命人拿出纪录皇帝行踪的“起居注”,一对日期,明神宗 才没话可说。然而,李太后却没有生气,倒是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抱上孙子了,十分高兴。于是晋封王姓宫女为恭妃。后来,她就给明神宗 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
虽然如此,但明神宗 却并不喜欢这个王恭妃,那次“临幸”她不过是一时冲动罢了。等到有了心爱的“九嫔”之一郑氏,就更是把他们母子抛到一边了。而当郑氏也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便立刻封她为贵妃,而早就生了儿子的王恭妃,却没有这种待遇。于是在朝野上下看来,这就是明神宗 打算废长立幼的标志了。
其实,不论是皇长子朱常洛,还是皇三子朱常洵,此时都还不过是小孩子,也分不出什么谁有出息、谁没有出息。或许在明神宗 看来,到底要立谁不立谁都是自己的家务事,当然是由自己说得算。但那些大臣们可不那么想,有明一代的大臣们深受理学影响,对于维护礼制有着无比的热情。当年就和明神宗 的祖父世宗皇帝因为要不要管亲爹叫爹的问题就大闹一场,气得世宗皇帝在午门打了一百多个大臣的屁股,成为震惊一时的“大礼议”事件。是不是管亲爹叫爹不过是个称呼问题,尚且掀起了这般轩然大波。关系到今后谁是下一任皇帝这样的“国本”问题,就自然更加引起了大臣们的严重关注,于是,当年二月,户科给事中姜应麟首先上奏,主张“册立元嗣为东宫,以定天下之本”。
这自然是违背了明神宗 的心意,于是这位官员马上被贬到遥远的州县。但是,一个人倒下去了,还有千万个人跟上来。一时间,主张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的奏章雪片一般的飞到了御前,弄得明神宗 晕头转向,心烦不已。一气之下,恨不得像他祖父学习,把这帮不知死活的家伙也送到午门去打屁股。但是,明神宗 却比他的祖父多少有些涵养,觉得这么乱打一气总归不大像是“圣明天子”所为,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拖为上”的妙计。
明神宗 先是劝大臣们不要着急,皇后还很年轻嘛,万一她将来生下一个儿子,不就是理所当然的太子,何必急着现在就立王恭妃的儿子。但是,明神宗 自从宠爱了郑贵妃,就再也不肯到皇后那里去,皇后这儿子又从何生起?群臣们自然是心知肚明,不肯上当,仍然要求明神宗 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无奈之下,明神宗 只好使出了第二招,即于万历二十一年,即1593年,准备把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借口等他们长大些再择其善者立为太子,以此来搪塞朝臣悠悠之口。结果群臣大哗,明神宗 不得不收回前命。后来这件事情一直争论不已,其间又出现了不少“妖书”,影射宫廷嫡庶之争,弄得天下人心混乱。结果,李太后不得不出来干预。她问明神宗 道:“为何迟迟不立常洛为太子?”明神宗 慌不择言说:“他不过是个宫女的儿子罢了。”李太后本是明穆宗的宫女,因为生了明神宗 才被晋封为贵妃,后来儿子即位又成为皇太后的,现在听到皇帝儿子说出这种话来,不由得勃然大怒道:“你也是宫女的儿子!”吓得明神宗 赶紧叩首请罪。
得到了李太后的支持,又加上群臣的压力,明神宗 只好在万历二十九年,即公元1602年十月,无可奈何地立长子朱常洛才为皇太子。至此,“国本之争”告一段落,朝野上下才算安顿下来。
群臣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明神宗 心里却憋了一口气。于是他产生了报复心理:你们既然不让我立喜欢的儿子做太子,那我就“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干脆“罢工”。
在这方面,明神宗 敢想敢干,想到做到,不让其先辈。他先是不肯上朝,又不肯“召对”大臣,于是慢慢地就连内阁的大学士们也很少见到他的面了;后来更是发展到不批奏章,臣下们的奏章一概“留中”不发。明神宗 心里明白,对于那些他不喜欢的奏折,只要一加以贬斥,马上就会给朝臣们找来更多的上奏理由,又使他们得到了“讪君买直”的机会。现在干脆给他一个不理,让这帮“忠君爱国”的臣子们面对皇帝的影子作战。至于他自己,就躲到深宫里与他心爱的郑贵妃风花雪月去了。
明神宗 沉迷酒色,不但迷恋郑贵妃,而且竟然还玩起同性恋的勾当,就是玩弄女色的同时,还玩弄小太监。当时宫中有十个长得很像定陵出土的刺绣百子女夹衣秀的太监,就是专门“给事御前,或承恩与上同卧起”,号称“十俊”。所以,雒于仁的奏章中有“幸十俊以开骗门”的批评。这一点,明神宗 与他的祖上明武宗有一点相像。至于贪财一事,明神宗 在明代诸帝中可谓最有名了。他在亲政以后,查抄了当朝重臣冯保、张居正的家产,还让太监张诚全部搬入宫中,归自己支配。为了掠夺钱财,他派出矿监、税监,前往各地四处搜括民脂民膏。
由于酒色的过度,使明神宗 的身体极为虚弱。还在万历十四年,即1586年,年仅二十四岁的明神宗 就传谕内阁,说自己“一时头昏眼黑,力乏不兴”。礼部主事卢洪春为此特地上疏,指出“肝虚则头晕目眩,肾虚则腰痛精泄”。万历十八年,即公元1590年正月初一,明神宗 自称“腰痛脚软,行立不便”。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明神宗 曾因为病情加剧,宣召首辅沈一贯入阁嘱托后事。可见,此时明神宗 的身体状况实是每况愈下。因此,明神宗 亲政期间,几乎很少上朝。他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递。万历年间开展的平定啺菖崖摇⒃秸⑵蕉ㄑ钣α驯涞热笳鞣サ木滦卸际峭ü椭嫉男问剑皇谴蟪济撬M?ldquo;召对”形式。在三大征伐战事结束之后,明神宗 对于大臣们的奏章的批复,似乎更不感兴趣了。所以,明神宗 荒废朝政的情形,有着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不愿意上朝听政;后一阶段是连大臣们的奏章也不批复,直接“留中”不发。
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帝是朝政大事的惟一决策者。一旦皇帝不愿处置但又不轻易授权于太监或大臣,整个朝廷的运转就可能陷于停顿。因此,明神宗 为了讨好宠妃而采取的这种不负责任的“罢工”,无疑给大明王朝带来了致命的后果。
据有关史料记载,到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定制官员空缺的现象已然非常严重。这一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按正常的编制,南、北二京六部应当有尚书十二名,侍郎二十四名,这时总共缺了近三分之一。到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朝廷中央九卿要员中空缺一半,有的衙署竟然一个人也没有。到了万历四十年,即公元1612年,内阁仅剩下了叶向高一个人,六部九卿仅赵焕一人,都察院已经连续八年没有正官。
而地方的行政管理,有时必须由一个县的知县兼任邻县的知县。从这样的情形,可以想见万历后期朝政运作的效率。神宗萎靡委于上,百官党争于下,这就是万历朝后期的官场大势。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大明王朝几乎瘫痪,已是到了崩溃的边缘。因此《明史》在明神宗 的盖棺定论时说:“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嘉靖帝在位早期英明苛察,做了很多大事,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虽然好道教,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治,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嘉靖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同时也特别敏感,但是也十分勤奋,批阅奏书票拟经常到后半夜。虽然清人编纂的《明史》说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但是却始终牢牢掌控着整个明朝的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
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
倭寇搅得天下大乱,在位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干啥吃的?
在一般人眼里,这个皇帝不爱江山爱炼丹,不弄国事弄女人,地地道道的“昏君”——你们全被忽悠了。历史不是评书演义鼓儿词,朱厚熜一点都不“昏”,他刻薄精明,大权紧握,皇位坐得稳稳当当。
一、嘉靖三十四年夏天的朝会上,朱厚熜发怒了。
这个性格古怪喜怒无常的皇帝经常发怒,但这次他的怒火不是因为大臣的青词写得不满意,也不是因为吃了道士献上的春药晚上没起作用,而是为了倭寇。
再确切些说,朱厚熜不是因为倭寇侵扰子民而发怒,而是为了自己对远在千里的东南沿海这场莫名其妙的倭患,始终如同隔岸观火,他在生气跪在前面的这些大臣——“坐视贼欺,无一策平剿!”
后世人喜欢说朱厚熜是昏君,从国家利益来说,没错。但从个人利益看,朱厚熜却一点不昏,一向是个不容人臣摆布的精明人。
朱厚熜有什么个人利益?做皇帝啊。他在位四十六年,天灾人祸不断,皇帝的宝座却稳稳当当。
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这个年号一共45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最长的是万历)。这两个字什么意思?嘉,美也;靖,安也。嘉靖者,礼乐教化、蔚然於安居乐业之中也。
说来讽刺,嘉靖年间恰恰是明代自然灾害最多的年份,加上北虏南倭,和“美”、“安”一点也沾不上边。海瑞在他出名的《直言天下第一疏》,毫不掩饰地直言:“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气得朱厚熜把奏折一扔,嘶哑着嗓子大喊:“快抓这个人!别让他跑了!”
二、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明代外藩而入主帝位的第一人。
他是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原本袭封为兴鲜王,在湖广的安陆当鱼肉乡里的一方藩王。不料天上掉馅饼,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年仅31岁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突然吐血驾崩。朱厚照一生好色荒淫却没有生出一个儿子来继位,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远在几千里外偏僻之地的朱厚熜被迎来北京,成为紫禁城的主人,时年才15岁。
外藩入京做皇帝不是那么轻松的,毕竟没有皇太子的正统地位。受到以首辅杨廷和为主的大臣拥戴是一回事,确立自己乾纲独断的皇帝威风是另一回事。少年天子朱厚熜坐上皇帝宝座的前两年,表现是异常英明的。铲除宦官势力,清理天下田产,开放言路,大有中兴之君的趋势。《明史》夸奖其:“求治锐甚,力除一切弊政。”
不过,随着少年一天天长大,翅膀硬了的朱厚熜最需要证明一点:他可以不是个好皇帝,但绝对是一个说一不二的天下第一人。
朱厚熜继位第三年,发生了历时三年半之久,史称“大礼议”的政治事件,朱厚熜终于充分显露出皇权的淫威。起因是朱厚熜提出要追尊其生父为“皇考”,意思就是把自己老爹的名号排进正统。这下,古板守礼的大臣们不愿意了:这不是乱了万世纲常吗?以首辅杨廷和为首,百官一致反对,上疏说应该以孝宗为皇考,以兴献王为皇叔。
朱厚熜当然不乐意自己的亲爹成为“皇叔”,愤怒的说:“难道父母还能更换吗?”为了这个名号,他和大臣们争执了长达三年半的时间。最后在杨廷和被迫辞职后闹到最激烈:229名大臣跪伏于左顺门请愿,高呼“高皇帝”、“孝宗皇帝”在天之灵,“声震阙廷”,从早晨跪到中午,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思。
结果呢?17岁的青年皇帝勃然大怒,命令将134人抓起来下狱,四品以上者夺俸,五品以下者杖之,以至17人被当场杖死。依靠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朱厚熜胜利追尊其父为“皇考、献皇帝、睿宗”。
此后,板子打大臣屁股就成了嘉靖年间的独特一景。皇帝倔,大臣也倔,遇到所谓的原则问题毫不退让。嘉靖一朝,大臣被杖二百余人,死者超过前代五倍多,
公卿之辱,前所未有。
三、不过,有的时候大臣被打得不冤枉。比如在抗倭问题上。
朱厚熜是个喜欢祥瑞的皇帝,听到大臣报地震、干旱等天灾尚且发脾气,对被倭寇搅得一团糟的东南沿海,更是一肚皮的恼怒:“南北两欺,倭贼残毁地方尤甚!”
可是,没有哪一个大臣能拿出像样的策略。前线的抗倭大员忙碌一团,要兵要粮要钱,但胜仗难得打一个;后方的御史只管痛心疾首的弹劾前线大臣“玩忽职守,空耗饷银。”远离前线的各司大臣则各自异想天开,有的建议开市,有的建议祭神。
朱厚熜越发摸不着头脑,怒火更甚,于是就罪名列得更多,板子打得更响。嘉靖倭患最厉害的二十年里,各部尚书23人次被罢官,方面大员27人次被锁拿下狱、被斩首。
说起来,朱家的皇帝历来有迁怒大臣的习惯,到了他的重重孙子崇祯皇帝,在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的前夕,面对群臣说了一句出名的话:“我不是亡国之君,你们却是亡国之臣!”
只有一个人的奏章引起朱厚熜的重视,马上宣旨施行。这份奏章来自浙江总督杨宣,他奏请朝廷派遣使者到日本,与日本国王直接交涉。不过,派出的使者郑舜功一行从广东经大小琉球到达日本九州后,人生地不熟,转了一大圈也没见到“日本国王”,只好铩羽归来。
朱厚熜很纳闷:“自己的臣民到外国作恶,日本国王为什么不管?要是我,早就诛他们九族了!”想法很主观很天真。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正统意义上的明王朝灭亡了,后人在评论崇祯皇帝时,有一种论调特别受人尊崇,那就是“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很多人都认为崇祯皇帝勤勉有加,为病入膏肓的大明拼命续命,并没有历史上那些亡国之君的荒淫腐败之相,仿佛一切的错都是崇祯朝的大臣们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笔者认为并非如此,朱由检的无能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其实大明王朝在朱由检的手上并不是非亡不可,朱由检面对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西北地区的“流贼”,就是农民起义军队,李自成、张献忠等,二是来自东北地区不断壮大的后金(清朝)。崇祯皇帝同时面对着这两大强有力的对手,拆东墙补西墙,最终两边都没堵上。
但是,在崇祯年间,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吗?其实,至少有两次机会,崇祯皇帝可以挽回局面,或者至少可以为大明王朝再争取几十年时间。
第一次是崇祯十五年(1642年),大明王朝同时面对农民军和满清内外交困已久,不堪重负的兵部尚书陈新甲派遣使者与清朝议和,后此时被崇祯皇帝知道,召见陈新甲,之后崇祯皇帝默许陈新甲与清方议和,其实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当时虽然清朝已经在东北占据了有利的地位,关外几乎已经全部丧失,但是皇太极并没有入主中原的想法,而且皇太极终其一生也未能正面突破山海关。
如果能以山海关为界,先与清廷议和,平定内乱后休养生息,再与皇太极一争高下,关外之地失而复得也未可知。即使不能收复关外之地,但是至少能力保关内不遭受满清铁骑的践踏,不致使华夏民族衣冠沦丧。
可惜,最终秘密和谈的消息被言官们得知,言官们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爱面子的崇祯皇帝只好把所有的罪责都推给陈新甲,最终和谈也不了了之,崇祯皇帝只得继续两面作战。
第二次是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陕西西安称帝,并率大军一路东征,一路上势如破竹,李自成一月份从西安出发,三月份就打到了北京城下。其实,这一段时间,朱由检完全有时间进行转移,崇祯皇帝可以迁都到南京,明朝有个先天优势,明朝是两都制,南京有一套备用班子,只要皇帝南下,到了南京以后政府机构可以照常运作,而且当时南方还有相当多的兵力可堪调用,与李自成划江而治、甚至划淮而治都是很有可能的。
从后面南明的历史中就可以看出,清军消灭了李自成之后南下,南明尚有江北四镇、湖南何腾蛟、福建郑芝龙等兵力,再加上崇祯皇帝无可置疑的正统身份,南方军民必定跟随崇祯一起抗击以异族身份入侵的清兵。
而且,南下之后的朱由检还有一个优势,虽然说出来很多人要骂人,但是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南下之后朱由检虽然丢掉了北方的半壁江山,但是也是丢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西北与河南遭到流贼的破坏,山东则经常遭到满清的侵略,此时的北方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全靠江南的财政支持,如果没有北方的拖累,朱由检完全可以凭借南方的经济和兵力,巩固长江或者淮河防线,而且李自成将会夹在朱由检和满清之间,南下之后的崇祯皇帝将会处在一个十分有利的位置,反而是李自成将要承受南北双方的压力。
如果崇祯皇帝能够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果断抛弃北方,将一举扭转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而且能够利用江南的经济构筑坚固的防线,再图恢复也未可知。
有人说,明朝276年“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些品质能够做到固然好,但是也应该审时度势。“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崇祯皇帝是不割地,但是自己死后明朝的全部领土都成了满清的,这就是不割地?崇祯皇帝是死社稷了,但是留下的百姓呢?任由他们被异族欺凌?任由民族文化和传统遭到敌人的摧毁?难道这就是一个帝王应该做的吗?
说到张飞很多人都在说他还是比较厉害的,但是相对于其它武将来说一般般了,但是如果真正了解张飞的人会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张飞可不这样的,那么真正历史上的张飞到底实力如何?是不是被轻视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看看吧。
◆宋引章历史原型是谁?真实的宋引章是怎么样的? ◆逢蒙是谁?他是谁的徒弟?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羿和后羿是不是一个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女娲是被谁杀了?女娲是怎么死的? ◆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区别是什么?本质方面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爆米花的事情,因为很多人应该知道的,那就是宋朝其实就有了爆米花的,那么这个宋朝的爆米花是用什么做的呢?然后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相关的问题很多人问了,下面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吧。
◆历史上被抹去的朝代盘点 ◆元朝汉人60岁必须死是真的吗?有历史依据吗? ◆兵马俑的来历故事 ◆明朝那些事儿歪曲历史汇总 ◆朱高炽不死朱瞻基必定被废说法成立吗?其实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本身的形象是被美化过的。孙悟空从灵石中蹦出,原本应该是展现出最原生态的一面,但是在西游记中淡化了这点,所以说孙悟空的真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总结孙悟空的一生可以说是有五个身份,从最自然的状态直到取完西经后成佛,当然这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只是最初的状态据说也是相当恐怖,如果孙悟空是妖怪出身的话估计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存在了。
◆三星堆龟背形网格状器有何作用 ◆朱元璋为何喜欢朱允炆 ◆朱瞻基为什么要弑父?这样的说法有真实性么? ◆河豚鱼计划是真的吗?是什么意思? ◆明朝真的有骨气吗?是最有骨气的王朝吗?丰岛海战是清朝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次海战了,当时话说也打得非常的激烈,那么丰岛海战都有哪些重要人物呢?牺牲的人又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的一个情况吧。
◆顿巴斯地区为什么那么难打?为什么非打不可? ◆亚速钢铁厂有多难打?看看地下工事剖面图全明白了 ◆俄罗斯车臣特种部队厉害吗?从历史上的车臣战争就知道了 ◆车臣战争有多恐怖?看看这组数据就知道了 ◆车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无法类比但是可以从古代史上找到答案说到古代人对一个地方的喜爱用什么来表达,其实很简单的那就是诗句了,今天就给大家来盘点盘点江西这个地方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大诗人都用诗句写过,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了。
◆救风尘讲的是什么故事 ◆救风尘是悲剧吗 ◆梦华录是根据什么改编的?关汉卿的元杂剧大家了解下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的意思是什么?如何理解? ◆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说到这个玄奘法师还是有太多的争议了,那么真正历史上的玄奘法师是怎么样的呢?相关的问题还是很多人问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元朝一共有几个皇帝?分别都是谁? ◆怎么理解元朝统治下汉人妇女太惨这个说法 ◆元朝到底有多黑暗?这些历史信息可知一二 ◆元朝根本不属于中国历史的说法对吗? ◆元朝灭亡后蒙古人去哪了最近很多人对土耳其和伊拉克的战事又吸引了,很多人要问了,这两家又为什么要打起来呢?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也还是值得探讨的,毕竟国外的一些历史我们还是狩猎比较少的,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学学吧。
◆2008年格鲁吉亚事件始末 军事冲突背后又有很多故事 ◆格鲁吉亚人为什么歧视中国人?看他们总统的身份就知道了 ◆南奥塞梯地理位置在哪?人口和面积介绍 ◆南奥塞梯现在归谁?属于哪个国家? ◆美国最无能的五位总统分别是谁?话说这5个人不会被美国历史遗忘说到收藏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难度高,入不了门,其实还是有很多的方法可寻的,下面是一篇关于囊中羞涩如果玩收藏的文章,感兴趣的可以一起看看。
◆崖柏香味有毒吗? ◆莫桑钻和钻石的价格有区别吗? ◆金丝铁线是指什么? ◆榴石到底是什么宝石 ◆1角钱硬币价值多少钱?哪一种最有收藏价值最近很多人想知道这个中国各个朝代的时间表,那么这个表具体是怎么样的呢?具体时间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的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呀。
◆大禹治水的精神和启示 ◆夸父逐日反映了什么精神?说明了什么道理? ◆夸父逐日的作者是谁?是谁写的? ◆夸父追日神话故事内容 ◆夸父逐日的寓意的什么?常用来比喻什么?说起美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虽然这个国家的历史只有200多年,但是这个国家就像一个青春洋溢的青年,非常有活力,在短短的100多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据说清末的时候,美国城市已经很现代化了。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清末同期美国城市的照片。
◆中世纪的黑死病爆发的原因真的是因为老鼠吗?罪魁祸首是谁? ◆希特勒的娃娃兵 ◆二战各国领导人童年照片 ◆南非种族隔离图片 ◆半米长的蜈蚣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