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华夏历史 > 宋朝历史 > 澶渊之盟明明是宋朝之耻,为什么辽国却先崩溃了?

澶渊之盟明明是宋朝之耻,为什么辽国却先崩溃了?

时间:2020-04-05 08:26:23来源:本站整理作者:本站整理阅读:

澶渊之盟很多人都知道,作为我国古代宋朝历史上,和辽国缔结的一个盟约,很多人都觉得,澶渊之盟是非常耻辱的。原因就在于缔结澶渊之盟时候的历史背景,还有盟约里面的诸多条件。当时两国交战已经有二十五年的时间了,但是缔结盟约之后,宋朝每年都要给辽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两国结为兄弟之国。这样的条件现在看起来简直就是非常非常耻辱的,相当于宋朝向辽国俯首称臣一样,当然有很多人不能接受。然而在当时,却似乎并没有人对这个有什么异议,不仅如此,在澶渊之盟后,宋朝没有太大的影响,反而是辽国先垮掉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辽国为什么比宋朝先崩溃了,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

澶渊之盟明明是宋朝之耻,为什么辽国却先崩溃了?

1.澶渊之盟简介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澶渊之盟明明是宋朝之耻,为什么辽国却先崩溃了?

2.为什么宋朝澶渊之盟没有亏

宋真宗时,主要敌人是辽国。杨家将,就是和辽国打的。辽国没事就进犯边界,北宋能打的人又少,就有了百岁佘太君挂帅出征的故事。经过25年的战争,真宗皇帝在寇准的软硬兼施之下御驾亲征,在澶渊(今河南濮阳)用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大胜辽军。

宋朝因为丢了幽云十六州,造成几乎没有战马的结果,所以宋朝无论是对付辽国还是后面的金、元,都是步兵对骑兵。虽然并不是一直在输,但是一旦打输了,基本就是屠杀。

澶渊之战,宋赢了,但却和辽签署了著名的不平等条约“澶渊之盟”: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宋朝看上去赢了还吃亏,实则不然。第一,抵御辽国是个长期投资,与赔偿辽国的三十万银绢相比要多得多;

第二,宋辽和平之后开放了交易市场“榷[què]场”,北宋的铁器、瓷器、丝绸、茶叶、稻米换辽国的原材料与羊、马、骆驼,带来巨大的贸易顺差,这贸易顺差远高于三十万的岁币与绢布。尤其是辽国向宋朝出口的优良马匹,反过来又装备了宋朝的骑兵。

有了澶渊之盟,两国有一百来年没打仗,结果辽国在持续不断的贸易逆差中国力逐步被掏空,而宋则在不断地贸易顺差中提升着自己的军力,到最后,辽国竟然被宋联手新兴势力金国给灭了。

澶渊之盟明明是宋朝之耻,为什么辽国却先崩溃了?

3.宋朝为什么要签订澶渊之盟

北宋建立后,为了解决契丹的威胁,在宋太宗时期发动过两次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争,但均已失败告终。河北天险丢失,而都城又在一马平川的河南,北宋政府不得不招募大量的军队,沿着河北中部的滹沱河沿线构筑防线。但滹沱河不是南方的长江,不仅水量小,河窄,而且到了冬天河面还会结冰,难以阻挡住契丹的骑兵。

自从宋太宗发动高粱河战役揭开了宋辽全面战争的序幕,战争已经进行了25年。几乎每一场大战,往往都要使宋辽双方付出上万人的伤亡。于是到了宋景德元年,辽国统治者萧太后与辽圣宗御驾亲征,发动了孤注一掷的南下战役,宋朝史料称之为景德之役。

景德之役分成几个阶段,而最终决定了澶渊之盟结果的,是宋辽二帝直接对峙的澶州之战。在此阶段,河北战场上超过10万人的重兵集团有三支:

1、辽圣宗主力:20~30万人

2、宋真宗主力(开封预备队+部分河北军):10余万人

3、王超的定州军:10万人

澶渊之盟明明是宋朝之耻,为什么辽国却先崩溃了?

从战役的发展来看,辽军的攻城能力堪忧,先是顿兵于瀛州城下,然后又绕开了坚城天雄军,而本来第一个要啃的定州重兵集团干脆就没有去碰。所以,辽军推进到澶州时已为强弩之末,即使面对的宋真宗主力兵力少于辽军,但背靠黄河、依托坚城严阵以待的10余万宋军,显然已经不可能再向前突破了。

这时的战局从各种意义上都陷入了胶着——仅从澶州战场上看,辽军兵力占优势,而宋军则占据地利;虽然在一场战斗中意外打死了辽军主将萧挞凛,但宋军并没有取得其他决定性的胜利;而定州的王超集团10万人始终未动,也成为辽主心头的悬顶之剑,使他始终不敢下全力进攻澶州。可以想象,深入宋境顿兵坚城之际,被10万人从背后插一刀,那结果比宋太宗在高粱河的情况还要糟得多。

然而辽主不知道的是,宋真宗这时比他还要头大,因为——王超根本不听指挥了。

辽主以为随时会被宋真宗和王超前后夹击(宋真宗主力+王超集团≒辽主主力),然而只有宋真宗知道王超估计是不会来了(宋真宗主力<辽主主力),然而只有辽主知道宋真宗不知道的是,辽军主将萧挞凛意外战死了……完全不知道怎么想的,就只有脑子貌似抽风的王超了(这货虽然违诏不进,但事后看似乎也没有反叛的心思,完全不知道怎么想的)。

于是宋主与辽主在澶渊会盟前,其实都是相当心虚的,都怕对方一个疯起来和自己同归于尽,而且都认准了对方比自己占有更大优势。于是才会装作若无其事,但实际都非常迫切地促成尽快达成停战协议的举动。在这个背景下,宋辽双方在澶州的谈判开始了。只有了解了这个背景,才能为之后谈判的一系列看似不正常的结果,才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澶渊之盟明明是宋朝之耻,为什么辽国却先崩溃了?

澶渊之盟。这个盟约很多人都觉得是耻辱的条约,现在跟大家先说说这个澶渊之盟的内容,澶渊之盟的内容主要是:宋朝向辽国缴纳岁币10万两白银,20万匹绢;两国结为兄弟友邦;两国约定在边境各驻守军,各守疆界;

两国边境的百姓不得互相侵扰,如果有盗贼在边境流窜,两国军队没有得到对方允许不得越境追捕;两国固有的城池可以仍旧归本国驻守,不可以另建新城,开挖河道。

此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其实澶渊之盟最大的好处,宋朝没有丢失多少土地,岁币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百分之一、二,“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结束了战争状态,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这是《澶渊之盟》最大的好处所在。

虽然《澶渊之盟》签订后,宋与契丹在相当的时间内没有发生过战争。但河北的天险的丢失让宋人依旧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怕哪天契丹突然撕毁《澶渊之盟》向宋朝发动进攻。但撕毁《澶渊之盟》的不是契丹,而是北宋。

女真人兴起后,宋徽宗一看这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好机会,于是与女真人达成了海上之盟,共同夹攻契丹。

1125年,契丹灭亡,但宋朝非但没完全收回整个燕云十六州,还要面对比契丹更强大的女真。就在契丹王朝灭亡两年后,北宋灭亡。之后赵构建立的南宋只有半壁江山,就再也不为北方的事情烦恼了。

标签: 上一篇:宋仁宗生母李兰惠是谁 下一篇:宋仁宗曹皇后感情好吗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抢占沙发抢占沙发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吾爱诗经网立场。

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业界动态 / 本周热文 / 你言我语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历史图库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