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华夏历史 > 唐朝历史 > 唐玄宗为什么要赐死宋之问?

唐玄宗为什么要赐死宋之问?

时间:2019-04-24 16:59:05来源:本站整理作者:阅读悦读之写乎阅读:

宋之问是唐初著名诗人,七言律诗新体的创始人,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不过唐玄宗李隆基上位后,便下令赐死宋之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宋之问虽然在诗歌方面有着过人的成就,但他的人品却遭人唾弃。宋之问曾因诗杀人,还谄媚武则天的宠臣导致获罪,此后宋之问逐渐被逼入绝境,最终被赐死。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关于宋之问的事迹,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唐玄宗为什么要赐死宋之问?

(一)江上往来名与利

自古而今,文抄公层出不绝,那些打着“文化”的幌子,装出君子状的真小人时不时显摆一点所谓的学问,但实质是用别人的学问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当剽窃之徒的丑行被揭穿,实是斯文扫地,溯其根源,还是这名利惹的祸。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带着亲信大臣下江南,一日驻跸于镇江,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屹立于长江中的焦山。

乾隆举目一望,南来北往的船只,星星点点,穿梭不息,缀满了辽阔瀚浩的江面。

乾隆指了指,对随行人等提了一个简单又不寻常的问题:“你们谁能说出大江之上有多少船只往来?”

一时间随行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唯有大学生纪昀不动声色地回到:“两只!”

乾隆瞟了一眼这个聪明人,嘴角上浮现笑容。

因为纪昀已经揣摩到乾隆皇帝发问的用意,这机敏的回答富含禅宗的机锋。这所谓的两只“船”,实际上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只是名,一只是利;或者说一只是来,一只是往。

思量世间,古往今来,江上往来人,出没风波里,非求学赶考博取功名的文人学子,便是贩货走私而豪取厚利的商贾,熙熙攘攘,非名即利,倘若求之有道,不失为人生赢家,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然而,又有多少所谓的君子为了名利而私下里抛弃是非,失去人格,龌龊伎俩,卑鄙行径,在儒雅的外表之下,去做那不大光彩的勾当。

唐玄宗为什么要赐死宋之问?

(二)风光无限的宋之问

在盛唐时代,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宋之问,才华横滋,更是因女才子上官婉儿“评诗”,而声名远播。

这有一个故事,据说唐中宗心血来潮,举办了一次“诗词大会”,号令百官士人赋诗参赛,颁奖那天,特意搭了一座彩楼,评委就是上官婉儿。

但见她风采照人,手中拿着所有“参赛”的诗稿,天女散花般抛下落选的诗稿,最终手上仅剩下两个人的:宋之问与沈佺期(当时这二位是并驾齐驱的大诗人)的,于是,百官知道,这二位是二选一了。

又过了片刻,楼上又飘下一个人的,众人捡起一看,是沈佺期的,结果是宋之问的诗折得桂冠。

沈佺期也在下面等待结果,对自己的诗落选有点不服,便产生疑问:“为什么我的诗落选?”

上官婉儿笑靥如花,朱唇轻启,说出原由:“沈佺期与宋之问二位当世诗才,难分伯仲,我仔细琢磨,发现沈佺期的结句‘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气息将竭,朽木难雕了;而宋之问的结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这气蕴宏大,境界悠长。”

沈佺期听了,十分信服;此刻也在下面等待的宋之问,内心美滋滋的。

唐玄宗为什么要赐死宋之问?

(三)杀亲夺诗

宋之问,是初唐著名诗人,也是历史上秽行斑斑的文人,人品低下,令后人唾弃。他年少以一首《渡汉江》而驰名文坛,其人走上仕途后,不仅表现在政治上趋炎附势,媚上无德,凭借聪明与诗才,游走在权力的刀锋上,更是因一首诗杀死了自己的外甥刘希夷,被钉在岁月的耻辱柱上。

据《大唐新语》和《唐才子传》等记载,声名鹤立的宋之问还有一个善于写诗的外甥叫刘希夷,中过进士,由于尊重长辈,又与宋之问年纪相仿,每每写出诗作总会请宋之问指点一二。

某天,刘希夷写了一首古乐府诗《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其中最著名的两句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十分经典。

当宋之问读完这首诗,也深深被这两句诗所吸引,便问外甥,是否把这首诗拿给别人看过?

刘希夷说没有,刚写完就请舅舅您指点。

宋之问闻知暗喜,就对刘希夷说:把这首诗给我好了,算是我的作品,当时刘希夷没想太多,觉得舅舅这个著名大诗人张口了,不好意思拒绝,就答应了。

宋之问便把诗取走。刘希夷送走宋之问后,翻来覆去想,自己辛辛苦苦创作的,这样白白让舅舅占为己有,就十分后悔,不想忍痛割爱,便又找宋之问想要回这首诗。

宋之问不由得恼羞成怒,顿生杀机,他要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外甥永远闭嘴,把这首诗彻底占为己有。

便不动声色地留下刘希夷一块饮酒,灌醉后支使家奴用土袋活活把外甥压死,可怜的刘希夷,因一首诗性命呜呼了,被自己的舅舅暗算,还不到三十岁。

《大唐新语》中言:刘希夷写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首诗不久,“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这个“或云”分明直指宋之问杀了刘希夷。

由于这宋之问名头大,私下结果了外甥刘希夷也没有引起人注意。但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还是或多或少传出点信息。

《唐才子传》中说:宋之问“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

由之,《全唐诗》中在宋之问与刘希夷名下分别收录了这首诗,宋之问也仅仅在个别句子上处理了一下。

唐玄宗为什么要赐死宋之问?

(四)宋之问是个抄袭高手?

宋之问有许多诗篇传世,也留下许多经典名句,真怀疑这些诗篇,这些名句的确切来历,有多少抄袭存在?

据有人考证,宋之问的作品中,疑点多多,存疑抄袭沈佺期的就达十余首之多。

留意历史上有关宋之问的记载,这是一个品行恶劣,道理败坏的小人,屡屡卷入政治漩涡中,想借此攀上高枝。其人弱冠便有才名,其五言诗被喻为“无能出其右者”,二十岁便考中进士,成了文学侍从,如品德才华兼修,必将清史留芳,然而他却自恃才华非常人可比,又有一个仪表倜傥风流的外貌,主动向武则天自荐,想成为女皇的男宠,来沾女皇的雨露,武则天并不喜欢他,说他有口疾,其实是病在骨髓,满腹坏水。

武则天没有接纳他,令他羞愧不已,又不甘心,转而巴结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为了得到重视,不惜低三下四给张易之提尿壶,斯文扫地,恶心致极,令人不耻。

当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人逼迫武则天退位,张氏兄弟被诛杀,因他与二张走的近,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

随着了所傍大树倒了,宋之问的荣华富贵也转眼落花流水,一棵树倒了,还会有大树,世间不缺少大树也就不缺少权贵,他偷偷潜回京城,躲在好朋友王同皎家中,这王同皎何人?就是与宰相张柬之搬倒武则天那位,是金枝玉叶安定公主的丈夫,他十分看不惯武三思弄权,便私下联系想除掉武三思。

宋之问得到这一消息,权衡利弊,觉得机会来了,便支使侄子向大权在握的武三思告密,其结果便是王同皎等人被杀,宋之问有功被提拔为鸿胪主簿,彻头彻尾一个“卖友求荣”的卑鄙之人,一时间,大家知道真像,“天下丑其行”,“深为义士所讥”。

但好景不长,武三思这棵大树也倒了,被太子李重俊联合大将军李多祚杀死了武三思。

宋之问瞬间又拜倒在太平公主的裙下,极尽谄媚巴结,当时所处的环境,有点阴盛阳衰,唐中宗的宝贝女儿安乐公主更是后来居上,权力炙热,宋之问思前想后,认为安乐公主这棵树更大,又转投安乐公主这边,这让太平公主对宋之问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十分愤恨。

宋之问借安乐公主的高枝,唐中宗想提拔他为中书舍人,太平公主趁机参了他一本,把他出卖朋友,受贿丑行抖了出来,唐中宗闻之,便把他贬为越州(今绍兴)长史,让他失魂落魄。

随后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深恶宋之问的丑行,将这个无耻的诗人赐死,结束了他56岁的龌龊人生。

思量宋之问的人生轨迹,巴结权贵,出卖朋友,一次次扯女人的裙带,卷入宫廷争权,出卖灵魂,最无耻的是自荐想成为女皇武则天的男宠,为一首诗杀人,声名狼藉,纵有诗才,却不懂得做人,丧失人格,终归会被人鄙视嘲笑。

千百年来,龌龊的文人不在少数,装模作样的立牌坊,徐娘半面妆地嗲声嗲气,正应了文人无行,下三滥的手段,让真像死在谎言手里,多少冤枉的纯粹被东抄西凑的华丽掩去本真,肮脏的伎俩为博一时的名声,遇到权贵“倾心媚附”,比宋之问的“奉溺器”还要恶心。

这为人,人格比才情更重要呀。

标签:唐玄宗宋之问唐朝 上一篇:唐朝酒令游戏是什么? 下一篇:唐朝诗人为什么都爱边塞诗? 返回列表我要分享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抢占沙发抢占沙发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吾爱诗经网立场。

网友评论

猜你喜欢猜你喜欢

业界动态 / 本周热文 / 你言我语

最近更新

最新排行

历史图库更多+

回到顶部